当前位置:首页-->滚动专题-->环境污染防治攻坚专栏-->政策解读
省国土资源厅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精神
作者:环境污染防治攻坚专栏信息员   来源:地质环境处    时间:2018-07-05   浏览: 人次

新华社24日播发了6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按要求将文件精神进行传达学习,《意见》共十个部分,其主要内容有:

一是《意见》明确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思想武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意见》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系统完整,集中体现在“八个坚持”:

    ——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邃历史观、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全民行动观、全球共赢观。”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思想武器、方向指引、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具有创新的理论意义、重大的现实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鲜明的世界意义。

    二是《意见》明确了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意见》提出,落实党政主体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至少每季度研究一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见还提出强化考核问责,严格责任追究。

   《意见》提出,各地要制定责任清单,把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抓紧出台中央和国家机关相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年度工作计划和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落实情况每年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意见》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态度和坚强决心,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也充分体现了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压实责任,层层负责。这是我国的制度优势,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最大法宝。也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谁的孩子谁抱、谁的事情谁干,管发展的、管生产的、管行业的部门,必须按职责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守土有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

    三是《意见》明确了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意见》以2020年为时间节点,兼顾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从质量、总量、风险三个层面确定攻坚战的目标。

   《意见》提出,总体目标、具体指标和基本原则。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意见》要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国土绿化和扬尘管控、水源地保护、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等几大标志性战役是针对最突出的问题和领域,抓住薄弱环节,集中攻坚,解决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和经验,带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纵深突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进展。《意见》涉及国土部门职责的“积极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加快环境修复和绿化。深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强耕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严格管控重度污染耕地,严禁在重度污染耕地种植食用农产品。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列入名录且未完成治理修复的地块不得作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建立污染地块联动监管机制,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用地规划和供地管理,严格控制用地准入,强化暂不开发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

    四是《意见》明确了努力夯实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支撑方向

    首先,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能源资源全面节约;引导公众绿色生活。其中,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产业布局开展规划环评,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强化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

    其次,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决查处生态破坏行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第三,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保障体系;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